(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名稱: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有關除去室內濕氣的除濕機的發(fā)明。特別是有關在未使用除濕機時,能夠關閉排出口,以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除濕機內部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
背景技術:一般來講,除濕機是將室內潮濕的空氣吸入到機殼內部后,通過由流有冷媒的冷凝器和蒸發(fā)器構成的熱交換器降低濕度后,重新向室內排出除濕的空氣,從而降低室內濕度的裝置。
如圖1及圖2所示,已有技術的除濕機結構包括背面形成有吸入口2,其上部設有排出口4的機殼6、安裝于吸入口2一側過濾向機殼6內部吸入的空氣中的異物的空氣過濾器8、在機殼6內部設置有由強制循環(huán)室內空氣的渦輪風扇10和電機12所構成的送風機14、在渦輪風扇10和吸入口2之間配置有除濕室內空氣的由蒸發(fā)器16和冷凝器18所構成的熱交換器20、壓縮循環(huán)蒸發(fā)器16和冷凝器18的冷媒的壓縮機22以及吸入通過蒸發(fā)器16和冷凝器18除濕的空氣的銳孔擋板24、與銳孔擋板24結合并固定有帶動渦輪風扇10的電機12的外殼26,還包括收容熱交換器20中落下的凝縮水的排水盤32、收集排水盤32中落下的凝縮水的桶36以及將機殼6內側下部區(qū)分為壓縮機22安裝空間和桶36收容空間的隔板38。
外殼26和銳孔擋板24的上部形成有與機殼6的排出口4相連通的排出口28,從而可以將經由蒸發(fā)器16和冷凝器18除濕的空氣向除濕機上側排出。
外殼26和銳孔擋板24的排出口28中,為了防止在除濕機工作時手或危險物的進入,安裝有保護格柵30。
由如上所述結構構成的已有的除濕機,由于電機12的驅動而使渦輪風扇10旋轉,除濕機外部的空氣將通過空氣過濾器8吸入到機殼6的內部。
吸入的空氣將依次通過蒸發(fā)器16和冷凝器18除濕后,流入銳孔擋板24和外殼26之間,再通過排出口(4,28)向除濕機上側排出。
但是,已有的除濕機在未使用時,通過排出口(4,28)和保護格柵30容易有灰塵或異物進入。因此,進入的灰塵會附著于渦輪風扇10和電機12中,從而造成降低送風機14的送風能力或降低使用壽命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未使用除濕機時,能夠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除濕機內部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包括有除濕機的機殼及其上部設有的排出口,其中在排出口上設有可以滑動的滑門,用以開閉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周邊設有插入放置滑門的插入槽。
所述滑門的一側設有把手。
在所述滑門的一側設置有門驅動裝置。
所述門驅動裝置包括有電機以及與電機相連接的動力傳動裝置。
所述動力傳動裝置是固定于電機上的軸的小齒輪與固定在滑門上的齒條相嚙合,以帶動滑門滑動。
本發(fā)明的效果是該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中,由于在排出口配置了可以滑動開閉排出除濕空氣的滑門,所以在未使用除濕機時,可以關閉排出口,因此能夠防止灰塵或異物通過排出口進入到除濕機內部。由于帶把手的滑門隱含于除濕機內部。因此,不僅在使用上更為簡便,而且除濕機外觀也變得更加美觀。
另外,本發(fā)明包含有門驅動裝置,從而在除濕機工作時,可自動開放排出口,除濕機停止工作時,自動密閉排出口。
圖1是已有技術的除濕機的立體圖;圖2是已有技術技術的除濕機的內部結構圖;圖3是本發(fā)明除濕機的一實施例中開放排出口的立體結構圖;圖4是除濕機的一實施例中開放排出口的結構圖;圖5是本發(fā)明除濕機的一實施例中密閉排出口時的立體圖;圖6是本發(fā)明除濕機的一實施例中密閉排出口的內部結構剖面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滑門和門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中52吸入口54排出口56機殼57收容槽60渦輪風扇66蒸發(fā)機68凝縮機74銳孔擋板75門貫通孔76外殼78排出90滑門92把手102電機106小齒輪108齒條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除濕機結構包括有背面形成有吸入口52,其上部形成有排出口54的機殼56、安裝于吸入口52一側并過濾向機殼56內部吸入的空氣中的異物的空氣過濾器58、設置于機殼56內部,由強制循環(huán)室內空氣的渦輪風扇60和電機62所構成的送風機64、配置于渦輪風扇60和吸入口52之間由除濕室內空氣的蒸發(fā)器66和冷凝器68所構成的熱交換器70、壓縮循環(huán)蒸發(fā)器66和冷凝器68的冷媒的壓縮機72、吸入通過蒸發(fā)器66和冷凝器68除濕的空氣的銳孔擋板74、與銳孔擋板74結合并與銳孔擋板74一同圍繞渦輪風扇60的前后、左右、下側,并固定有電機62,且在與銳孔擋板74之間形成有與機殼56的排出口54相連通的排出口78的外殼76,還包括有收容熱交換器70中落下的凝縮水的排水盤82、收集排水盤82中落下的凝縮水的桶86以及將機殼56內側下部區(qū)分為壓縮機72安裝空間和桶86收容空間的隔板88,為了開閉排出口54,78,在排出口54,78上設置有可以滑動的滑門90。
為安裝滑門90,機殼56在排出口54,78的周邊一側形成有插入滑門90的安裝槽57。
外殼76和銳孔擋板74之間的排出口78中,為了在除濕機驅動時,防止手或危險物的進入,安裝有保護格柵80。銳孔擋板74中,設置有為了使滑門90推拉而貫通的門貫通孔75。
滑門90設置為與排出口54,78的大小和形狀相同,滑門90一側設置有把手92,其位置在密閉排出口54,78的情況下,與空氣的排出方向垂直。
滑門90滑動設置的位置最好是比保護格柵80的位置稍高。
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作用如下。
首先,握住把手92向后拉,使滑門90往后滑動,則排出口54,78將被開放,從而除濕機可以通過排出口54,78排出除濕后的空氣。
令除濕機工作,壓縮機72將被驅動,使得冷媒向蒸發(fā)器66和冷凝器68循環(huán)。電機62驅動后將旋轉旋轉渦輪60。
旋轉渦輪60旋轉時,除濕機外部的空氣由于旋轉渦輪60的風壓將吸入到機殼56的吸入口52。通過空氣過濾器58過濾空氣中含有的灰塵或異物。
吸入到機殼56的吸入口52的空氣將依次經過蒸發(fā)器66和冷凝器68除濕后,流入到銳孔擋板74和外殼76之間。然后,再依次經過銳孔擋板74,外殼76上部的排出口78,機殼56的排出口54,排出到除濕機上側。
若關閉除濕機,握住把手92向前推,滑門90將向前滑動,從而擋住排出口54,78。
本發(fā)明不僅限于上述的實施例,也可以令滑門90依靠門驅動裝置(未圖示)自動進退。即,在除濕機工作時,滑門90向排出口54,78后方后進,除濕機關閉時,滑門90向排除口54,78前進,從而簡便的開閉排出口54,78。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滑門和門驅動裝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門驅動裝置100是包括電機102和將電機102的驅動力傳上述滑門90的動力傳動裝置104所構成。
電機102固定于機殼56的收容槽57側邊,電機102是由根據(jù)除濕機控制部(未圖示)輸出的信號驅動的步進電機。
上述動力傳動裝置104的結構包括固定于電機102上的軸103的小齒輪106與固定在滑門90上的齒條108相嚙合,以帶動滑門90滑動。
如上所述構成的門驅動裝置的作用如下。
當除濕機工作時,電機102驅動的同時,小齒輪106旋轉,帶動滑門90底部的齒條108移動,使滑門90將后進到門收容槽57內側,使得讓除濕的空氣通過排出口54,78排出到除濕機上側。
當除濕機停止工作時,電機102將逆驅動,將逆旋轉小齒輪106,帶動滑門90底部的齒條108移動,使滑門90將向著排出口54,78前進,封閉排出口54,78。所以,在未使用除濕機時,能夠防止灰塵或異物通過排出口54,78的進入。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包括有除濕機的機殼及其上部設有的排出口,其特征是在排出口(54)上設有可以滑動的滑門(90),用以開閉排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排出口(54)周邊設有插入放置滑門(90)的插入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滑門(90)的一側設有把手(92)。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其特征是在所述滑門(90)的一側設置有門驅動裝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門驅動裝置包括有電機以及與電機相連接的動力傳動裝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動力傳動裝置是固定于電機(102)上的軸(103)的小齒輪(106)與固定在滑門(90)上的齒條(108)相嚙合,以帶動滑門(90)滑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包括有除濕機的機殼及其上部設有的排出口,在排出口上設有可以滑動的滑門,用以開閉排出口。本發(fā)明的效果是該除濕機的排出口開閉結構中,由于在排出口配置了可以滑動開閉排出除濕空氣的滑門,所以在未使用除濕機時,可以關閉排出口,因此能夠防止灰塵或異物通過排出口進入到除濕機內部。由于帶把手的滑門隱含于除濕機內部。因此,不僅在使用上更為簡便,而且除濕機外觀也變得更加美觀。另外,本發(fā)明包含有門驅動裝置,從而在除濕機工作時,可自動開放排出口,除濕機停止工作時,自動密閉排出口。
文檔編號F24F3/12GKSQ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申請日期2003年8月22日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2日
發(fā)明者梁成龍,白鎮(zhèn)哲,李琮赫,裵京善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